
近日,世界气象组织报告指出,2024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浓度创人类历史新高。而就在此前不久,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牵头发布的《全球临界点报告》指出e路配资,全球温水珊瑚礁正越过生存临界点。这是两份怎样的报告?为何引发担忧?人类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做了哪些努力?效果如何?上游新闻进行了了解。
\n两份报告引发担忧
\n据央视新闻16日消息,当地时间15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最新一期温室气体公报指出,2024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浓度创人类历史新高。人类活动持续排放二氧化碳及野火频发,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等碳汇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可能导致气候恶性循环。
\n世界气象组织官员表示,上一次地球历史上出现如此之高的二氧化碳浓度水平是在大约300至500万年前,当时地球上人类尚未出现。
\n
这是2021年6月2日在澳大利亚昆士兰拍摄的大堡礁海域珊瑚礁。新华社
\n而就在此前不久,由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牵头发布的《全球临界点报告》也引发了担忧。据新华社消息e路配资,这份报告由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87家机构的160名研究人员共同撰写,研究了地球系统在当前全球变暖趋势下面临生存临界点的多个案例。其中,温水珊瑚礁面临的生存状况尤其堪忧。
\n温水珊瑚礁正越过生存临界点
\n《全球临界点报告》指出,自2023年第一份全面评估临界点的报告发布以来,温水珊瑚礁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海洋温度多次刷新最高纪录,全球超过八成珊瑚出现白化现象。
\n根据2015年达成的《巴黎协定》,各方应努力将全球平均地表气温较工业化前平均水平的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力争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鉴于现阶段全球地表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1850年至1900年)平均水平升高约1.4摄氏度,温水珊瑚礁正越过生存临界点。即使升温幅度稳定在1.5摄氏度,大部分温水珊瑚礁也“几乎肯定”会消亡。
\n
南极冰川融化威胁海平面。CFP
\n报告负责人、埃克塞特大学气候与地球系统科学家蒂姆·伦顿说,临界点不再是“未来风险”。一旦升温幅度超过1.5摄氏度e路配资,“世界将被置于更大的危险中”,今后可能有更多生存临界点被突破,进而引发“灾难性的”连锁反应。
\n人类站在多个临界点边缘
\n目前,气候变化、海洋酸化和污染等对珊瑚礁构成了严重威胁,导致全球珊瑚礁出现越来越严重的白化现象。珊瑚白化是指珊瑚在环境压力下失去体内共生藻类,使得珊瑚的色彩与活力消失,最终导致珊瑚死亡甚至海洋生态系统的崩溃。历史上全球曾发生3次重大珊瑚礁白化事件,分别在1998年、2010年以及2014至2017年之间。当前,我们正在经历第四次全球珊瑚礁白化。
\n研究人员预测,如果全球变暖趋势持续,珊瑚礁不会完全消失,极少数珊瑚会进化成更耐热的品种,但大部分会被藻类、海绵和其他更耐热、结构更简单的生物取代,形成多样性较差的生态系统。这对全球数亿依赖珊瑚礁谋生的人口以及约100万种海洋生物而言是场灾难。
\n
北极熊。CFP
\n与此同时,人们正站在更多临界点的边缘:格陵兰和南极冰盖的不可逆融化将导致海平面长期上升;亚马孙雨林因气候变化与森林砍伐的双重压力,可能在升温达1.5℃时开始大面积枯死,影响超过一亿依赖其资源的人群;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则面临在升温低于2℃时崩溃的风险,这将扰乱全球气候模式,导致西北欧冬季更寒冷、西非和印度季风减弱,并威胁全球农业产量与粮食安全。这些系统一旦越过临界点,其变化将是突然、剧烈且不可逆的,而当前国际治理体系和气候协议并未为此类风险做好充分准备。
\n延缓气候变化的“积极转折点”
\n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英国办事处首席执行官坦尼娅·斯蒂尔在此次临界点报告发布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减少排放方面,“我们看到一些国家的政府,甚至是企业在气候和环境承诺方面都在倒退”。
\n
被砍伐的热带雨林。CFP
\n不过该报告称,世界上也出现了一些有利于延缓气候变化的“积极转折点”,积极转折点是指引发一系列积极变化的范式转变。报告中提到的积极转折点是全球清洁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电动汽车和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情况是,人类如何能够更多地创造出“积极转折点”,以延缓上述临界点到来的速度。
\n上游新闻综合自 新华社 央视新闻 科技日报 红星新闻等e路配资
涨8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